關於劇本

一紙劇本、兩組家庭、三首沒唱完的歌、四個各有難題的角色、五種相異的場景。​

第十九屆臺北文學獎舞臺劇本組優等獎。一萬三千五百八十三個字,座落於臺北,匯流出一道河水;當我們說起家庭的時候,我們總是在其中,那些泥沼或蜂蜜。​

演出時間

2021.04.30-2021.05.02

演出地點

姚一葦劇場

演出劇照

演出影片

參展人員

設計理念說明

設計理念

看完劇本,強烈的樹的意象便像是扎根一般在腦中萌芽,五個不同時空的場景,搭配兩家子間從疏離到緊密的微妙關係,恰似植物生長的過程,家庭關係也同樣需要陽光、空氣、水以及親情的滋潤。

藉由五個不同場景的拼貼,搭配轉場的遺落、時空的封存,如同家族照片一般長存,在記憶的劇場裡輪番上演。藉由樹的意象,隱晦地表現出上一代垂直性、直接帶給我們的一切。從舞台上長出的樹根,迸發、交錯,像是潛伏在建築裡的生命,代表著那些根深蒂固、我們無從改變的先天性因素,時刻影響著身而為人的我們,不管是基因、血緣、還是人格,乃至於財產、遺傳性疾病...。這些被家族賦予的傳承,或是詛咒,對我而言,像極了無處不在的植物,無孔不入,深入人心,怪不得家族時常被形容成樹的意象。


舞台設計工作照

設計理念

吸菸區、樓梯間、KTV、整形診所、嘉玲家──五個寫實場景,銜接以跳脫時間、空間的非寫實轉場,看似簡單,實則充滿挑戰。由於舞台並不完全寫實,創造出得以說服觀眾「這裡是哪裡」的畫面便被我視為燈光工作的首要任務。

第一場位於殯儀館的吸菸區,導演將時間設定在9、10月,我利用強烈的頂背光模擬傍午熾烈的陽光,為本身就已十分尷尬的四人強添一股燠熱、煩躁之感。

第二場在豪宅內部的樓梯間,我使用冷色調的面光以貼近大眾對於樓梯間最直接的印象,同時加強空間的封閉性以及盧家三姊弟置身於此的不協調性;而當樓梯間感應燈熄滅時,我以不同角度、不同顏色的燈來提供照度,使角色臉上的陰影變多,讓觀眾既有足夠的光線可以看到角色,亦能相信角色現在處於一個極度昏暗的環境之中。

第三場KTV是五個場景中氛圍最為特殊的,我選擇了一個較不常見的色號作為面光色紙,突顯皮膚的深沉紅潤,協助營造KTV包廂「非日常」的環境光。此外,我在舞台上加裝了鏡球以及唱台底部的軟霓虹,增加整體的逼真度,甚至在點唱機上也加裝了燈條,用以模擬點唱機的螢幕光源,不僅達到更進一步的寫實,亦使燈光畫面擁有更豐富的層次。

第四場為整形外科診所,配合劇本之描述,我提供了一個柔和、均勻的燈光,並在舞台多處安裝燈條,仿照現實生活中高級診所的裝潢,為舞台增添了不少立體性。

第五場設定於陳嘉玲的家,導演及舞台設計決定稍微打破第一場到第四場的空間邏輯,將表演區置於舞台中央、高低差的交界處,並且將不同場次的家具並置、共用。因此,在製造室內暖色光源之餘,我將左右高側光的色溫對比拉大,想像左舞台有一道落地窗,從窗外灑入偏白的日光,右舞台則是室內空間,色光較為溫暖。

至於穿插於各場景之間的非寫實轉場,我以多種不同功能的燈光層層疊加,最終收束。首先,利用Follow Spot將焦點匯集於該轉場的主要角色身上,明顯跳脫出先前的寫實邏輯框架,拉開兩者之間的對比差距;其次,加上樹幹、背景牆的燈光,製造外界時光流動之感;最後,當角色褪去身上衣物,我大膽地使用邊緣清晰的不規則四邊形光區Highlight被遺留在場上的衣物,彷彿四個角色各自的記憶碎片,刻骨銘心,卻也終將成為過去。兩個家庭的相遇,喚起四人內心深處的回憶,亦促使他們放下上一代賦予他們的枷鎖,蛻變成更真實的自己。

燈光設計工作照

設計理念

當角色站上舞台,希望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不同的個性和身分。讓四姊弟在台上呈現他們該有的樣子,而且是最合適的樣子。

在合乎日常邏輯的樣貌下其實是需要經過縝密安排的。一方面要做出有錢人家和普通小家庭的區別,另一方面要做出四個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也要顧慮角色的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在找到演員和角色的連結之後,除了將各自的特色放大,還要有意識地錯開四種風格,同時因應五個不同的時空場合和人物狀態做調整,並且要控制在符合寫實基調的範圍內。

服裝設計工作照

設計理念

多種材質的運用,花格磚運用了西卡紙以及雷切的木板,鐵皮運用波浪板鎖在角材上,另外要將一台冷氣架在舞台後方,也是一大挑戰。配合舞台設計的想法,買了鐵網以及保麗龍給舞台設計塑形,種種沒碰過的材質以及結合方式苦思許久,Disco球運用了減速馬達以及馬達減速器,搭配著懸吊升降,抓住KTV場景的精隨,家族排列需要做出你我台灣人在這個環境中每個看似簡單卻又很難做出來的東西,對各個產業領域的人說一聲辛苦了。

技術設計工作照

演職人員名單

劇作家  李屏瑤​

製作人  林妤玟​

執行製作 沈佳賢、羅予杏​

導  演 林妤玟(主修老師:黃郁晴)​

舞台設計 高榮華(主修老師:房國彥)​

燈光設計 江孟芹(主修老師:曹安徽)​

服裝設計 楊愷霖(主修老師:陳婉麗)​

技術設計 藍敏睿(主修老師:林隆圭)​

舞台監督   顏靖玟​

表演顧問   葉蒨蓉​

聲音設計   林尚​

聲音設計助理 吳暋泓​

音響技術   張維仁​

平面設計   董韋杉​

平面攝影   吳澤泰​

劇照攝影   楊詠裕​

宣傳協力   洪暐翔​

導演助理 張芷娸、賴聖涵​

舞監助理 陳怡雯、韓佩瑤​

燈光技術統籌   沈薇、蔡政霖​

實習燈光技術統籌 鄭郁安、李麗淇

演出燈光執行   羅芊瑜​

演員 邱詠恩(主修老師:姜睿明)​

   楊世豐(主修老師:姜睿明)​

   高少廷​

   譚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