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sherman:「你在等待你的故事結束,但它還沒準備好。」
十歲的Kai得到一個可以帶領自己穿越時空的水晶門把,在快轉人生的過程中他看見不同階段的自己,但回憶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當爺爺說過的故事、一個不起眼的助理的呢喃與自己的人生交疊,自己越來越分不清現實與回憶的時候,失落多年的妹妹突然出現,告訴他一切可以重來⋯⋯
Anna:「這不是冒險,剛好相反,這是回家。」
演出時間
2021.03.19-2021.03.21
演出地點
北藝大戲劇廳
一、 核心理念
所有的故事都會在生命裡留下痕跡,不斷鼓脹、變形。
好奇心讓我們闖入大人世界,被迫長大。最可怕的是——以為未來即美夢,然而,當夢墜落成真實,一切都變得不好,後悔莫及。光陰驟逝,在即將要消失前,最強烈地感受到時間正要流走,接著,在我們來不及抓住的時候,不見了。這些還沒有被消化過的記憶全部鼓在心裡,因為長大,所以就接受了——而這些記憶正組成了「我」。即便時間奔流的速度把所有生命片段抹成一團模糊,難以記得自己到底經歷過什麼才變成現在的模樣,但此時此刻,我就站在這裡,感受著困惑、迷惘、快樂、悲傷、惋惜......一切真實的感覺讓我知道自己正活著,也許這正是生命的意義。
因此,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時間帶走童年裡的光芒,但能在離開前,用眼睛替他們在心裡拍下照片。照片裡,那些最重要的事物都點上了金光,被放得好大,留下細節,於是能好好珍視曾經有過閃亮的靈魂;未來使人迷惘,然而,未來與過去的差別僅僅是已經或尚未發生的「現在」,最終,所有時間軸上的點匯聚並鎔鑄成「我」。所以,面對未來就像現在,不知道什麼將迎來,而我會用最誠摯熱烈的心擁抱生命。
二、 執行概念
如此,我想用燈光作為時間,在空間裡留下痕跡。
有光的地方,觀眾才看到故事發生。觀眾看到什麼,取決於說書人說了什麼,「說書人」是驅使整個故事前進的動機。而這些畫面如何出現與消失,隨著不同角色躍然紙上的原因而有區分與變化。
在沒有光的時候,舞台空間中性,隨說書人娓娓道出故事,光在此時滲入空間,構成畫面。就像看故事書時,因為文字不斷堆疊在腦海中,逐漸形塑故事的全貌。首先,當要開始講故事,和故事裡的時間快轉時,說書人會出現,像是看書翻頁時的那幾秒會暫時跳出故事。角色到新時空暫時穩定下來,說書人便會隱沒。
接著,把不斷變形的舞台看作主角Kai時間的潘朵拉寶盒,裡面裝滿Kai的記憶碎片,光以塊狀來區分空間的整體或局部,不論是人生重大事件、晃眼即逝又在某些時刻突然想起,或是閃亮碎片背後的陰影面,都透過Kai的眼睛描繪出人、事、物的形狀,以不同形式被收藏。(參照第二章第二節 燈光執行方法)
而曾經在某處出現過的並不會完全消失,例如在爺爺房子的老牆刷上一道午後陽光,男孩Kai專心聽著爺爺講述關於魔法門把的故事;同樣一道光在漁夫擱淺時,帶領他來到沙灘上的房子,也是爺爺的房子——新的記憶下彷彿也融合了舊的影子,於是空間裡的時間互相侵蝕,最後融為一體。
當Kai意識到水晶門把,意識到時間,光道與水晶門把的光會侵入原本Kai的空間,把點狀的瞬間連接成時間軸上的線,形成一股能量讓他不得不往前。起初,會先有光區框住Kai站立的點上,光區因為時間的流逝延展成光道,光道的盡頭有水晶門把。到後來幾場,水晶門把不停重複出現之後,沒有光區,而是光道的痕跡直接浮現,提醒Kai重複了好幾次的前進,也迫使他繼續往前。而倒數第二場的死亡,水晶門把蔓延在整個舞台,Kai不存在任何空間裡,所有東西都被水晶門把,被時間融合唯一。
劇 作 家|Jordan Harrison
劇本翻譯|劉崴瑒
劇本顧問|鄭媛容
導 演|潘品丰
舞台設計|陳奕均
服裝設計|回莹莹
燈光設計|林映辰
技術設計|周冠志
音樂設計|劉文奇
動作指導|陳薇伊
製作舞監|劉崴瑒
執行舞監|洪亮瑜
燈光技術統籌|柯雅云
舞監助理|劉庭瑄、石念卉、葉琳娜、羅予杏
燈光設計助理|張韶芸
平面設計|湯晴雯
平面攝影|Wilbert Cai
劇照攝影|牧童攝影
演 員|李詠詩、官建蓁、林思杰、涂忠帆、陳珮欣、賀駿騏(依姓氏筆劃排列)
歌唱演出 ︳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