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H E
1 1 T H
P L A N E T
T H E
1 1 T H
P L A N E T
「親愛的上帝,請原諒那些瘋子,
原諒他們煩惱太多、擁有太多。
世界不屬於他們,世界屬於我們!
我們是自由的,肚子再餓、生活再悲慘,我們仍是自由的!
等一下。
你知道第十一號星球每隔三千六百年會派人來地球一次嗎?
擁有善意之乳的人們,你們是碩果僅存的善良人類,
你們被揀選了!請做好準備,要出發囉!」
在這個瘋子般的世界裡,要秉持什麼樣的信念才能生存下去呢?
生活樣式百百種,讓我們跟流浪漢三人幫一起找答案。
演出時間
2021.04.09-2021.04.11
演出地點
姚一葦劇場
我覺得《第十一號星球》這個劇本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三個流浪者在一個對他們充滿惡意的社會中漫無目的卻又努力地生存著,他們為了活下去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想要去找夢想中的烏托邦,給自己建立非常偉大的精神寄託。然而這個寄託在和他們不一樣的“瘋子”眼裡卻還是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到底是他們太過於幻想,還是只是我們無法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三人覺得這個社會到處是瘋子,自己才是最高尚的選民,而我們作為讀者又何嘗會覺得他們三人是正常的?正常的定義是什麼,誰才是真正的“瘋子”,劇作家藉由劇本拋出這樣一個辯證性的問題讓讀者思考。
所以我想在這個年代和背景架空的設定下,去創造一個幾乎與世隔絕、陰暗狹小的地下室空間。我想在這個在常人看來不舒適的空間裡去凸顯他們對於“第十一號星球”美好想象的珍貴性。他們在談論起他們所嚮往的世界時,就像是一大片漫無邊際的黑暗中突然燃起的小小光亮,3個微不足道的人雖然身處骯髒不堪的環境,卻依舊為自己的生活許下願望,創造出一個為生存而支撐的小世界。
因「聚」而存在
三個被社會邊緣的流浪漢,聚集在一間廢棄的地下室,為了生存他們訂定了專屬彼此的規則,將這種生活方式提升到某種宗教般的形式,因他們知道唯有如此採能抗衡外面「瘋子」的世界。他們拒絕這個瘋子世界,因為這個瘋子世界曾拒絕了他們。某天從一本名為「第十一號星球」的書中得知了另一個遙遠世界的可能,他們開始渴望、想像、前往那個「被需要的」遙遠國度。他們的身份也許於我們而言,遙遠甚至是令人畏懼。對於觀者而言,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便是:他們為什麼聚集在這裡?
舞台設計給了一個封閉而狹小的空間,物理上讓他們彼此的距離更近了。「聚」的感覺成了我設計的軸心,當「聚」氛圍建立,三人幫的組成便有了契機,彼此家人般依存的關係也會確立。地下室的昏暗與潮濕感,對比空間中唯一照度的小燈泡,暖黃的亮與角落的暗,使空間感收縮。為了讓空間感再更收縮,我選了彩度相對高的重色色紙,讓這些如筆觸般的刷痕,色彩層層疊疊,隨著劇情推演,斑斕逐漸充斥整個舞台,猶如這瘋子般的世界一點一點滲透進這個狹小的空間。
地下室三人的秘密基地,對比他們口中描述的外在世界——商業資本、利慾薰心,我以高彩度,如色素般的色彩,建構整體劇本世界的非寫實感,並拉出地下室內與外的對比。在觀眾入口處,我們設計了一個巷弄般的通道,利用螢光漆料的傳單與黑光燈,建構觀者即將踏入的這個資本世界。日落前的色調,也隨著劇情氛圍越加瘋狂濃烈。
彼得為三人幫偷來手機,時不時的的手機響起,是手機的失主?警察?還是從第十一號星球打來的我們不得而知。然而想像力,卻是飢寒交迫的他們唯一擁有的資產。每當鈴聲響起,遊戲開始,三人幫遵守彼此訂下的生存約定,隨著來電答鈴群魔亂舞,舞動的片刻他們是自由、單純而快樂的,超越這狹小空間的限制。我以多彩的側光,勾勒角色舞動跳耀的身影,影子映照在牆壁,光影重重晃動。昏黃的小世界,靠著想像的信念,他們「吃」起大餐,拿出紙和蠟筆,畫餅充飢。空間中象徵逃亡的「逃生出口燈」,隨著劇情推演微妙的變色與閃爍,彷彿某種事情即將發生。
想像與突破
故事的最後,三人達成協議,決定一起去第十一號星球,他們再度拿出畫紙和蠟筆,想像再次發酵。光線穿透過樑,隨著音樂的律動,微微晃動,窗外一道光束乍現,彷若是來自第十一號星球的呼喚,地上完成的星圖發出亮光,彼此確認了眼神,一起踏上旅程。於我而言,三人的想像,突破了原先空間的限制,因此開始出現不同於前幾幕由上而下光線的,並透過一顆搖晃的燈和煙霧效果,製造光影的律動和神聖感。
劇作家 |Evald Flisar
行政統籌 |葉蒨蓉
行政執行 |陳珮欣
導 演 |林德佳(主修老師:黃郁晴)
戲劇顧問 |王荁
舞台監督 |尹懷慈
舞台設計 |陳歆湉(主修老師:房國彥)
燈光設計 |謝慈彧(主修老師:鄧振威)
服裝設計 |陳懷安(主修老師:陳婉麗)
技術設計 |吳易儒
音樂設計 |符家寶
平面設計 |徐紹恩
燈光技術統籌|蔡政霖、連偲妘
實習燈光技術統籌|吳品方、王彩霏
燈光控台執行|陳璿文
舞監助理 |杜采潔、吳奇晃
導演助理 |李興朕、林俐瑜
演 員 |張宏澤(主修老師:姜睿明)
黃珞情(主修老師:姜睿明)
陳顥仁
平面攝影|徐紹恩
劇照攝影|楊詠裕